10 月 29 日訊,據《每日新報》報道,中國 U16 國少在近期取得的不錯成績背后,蘊含著深刻的原因,既彰顯了 “久久為功” 是青訓的硬道理,也反映出青訓人口的顯著增多這一積極現象。
本屆國少隊員出生于 2008 年 1 月 1 日之后,明年將踏上 U17 亞洲杯的賽場。自 2015 年《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》頒布以來,各地積極響應并貫徹落實,在青訓方面采取了更為科學和系統的舉措。以天津為例,2008 年齡段(部分球隊有少量 2009 年出生的隊員)的隊伍數量超過了 20 支,而這僅僅是社會青訓機構的一個小小縮影。實際上,在校有組織地參與踢球的孩子數量更為龐大。
剛剛在珠海索卡基地落幕的 2024 中國足協青少年足球錦標賽(職業俱樂部 U17 組),其適齡球員為 2007 年 1 月 1 日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之間出生的孩子。此次賽事共有 29 家俱樂部報名,最終 26 家俱樂部參賽,僅有一家中超俱樂部未報名。即便今年的 U17 聯賽并非強制參賽,但仍有超過一半的職業俱樂部積極報名,這充分表明 2007、2008 年出生的孩子參與足球運動的人數有了明顯增加,大多數俱樂部在組建梯隊時不再像以往那樣困難重重。
例如山東泰山 U17 隊,在 U17 聯賽中,盡管與 U17 國足集訓比賽時間重疊,但隊中 16 歲的球員多達 14 人。這些數據都清晰地顯示出,青訓在 2007 和 2008 年齡段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發展趨勢。然而,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,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,但這點成績還不足以沾沾自喜。中國足球在整體上仍然處于全方位落后的局面,要實現全面振興和發展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仍需各方持續努力,不斷完善青訓體系,提高青訓質量,為中國足球的未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。